在聊天中,我發現傢長們一般會告訴寶寶挖鼻屎這件事要背著別人做,但教寶寶背著別人應該怎麼做的時候,真是一個讓他們既尷尬又為難的問題。生活中的一個衛生習慣,好像成瞭一個驚天大秘密。傢長們對這個答案非常感興趣,在吐槽寶寶各種好笑的挖鼻屎行為時,還想起瞭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做的。大傢討論瞭半天,也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的答案。為此我還通過朋友特別請教瞭耳鼻喉科的醫師專傢,就連醫生面對這個問題,一開始也很茫然,反問:你問這個幹什麼?最後的答案是以不要傷害鼻腔粘膜為準。但是這個帶有學術意味的標準,對於孩子來講,真的不好把握呢!我就想,如果以這個主題創作一本引導小朋友養成衛生習慣的書,應該是蠻輕松有趣的,還可以幫助新手媽媽解決一個大難題。於是我默默地把大傢說的各種奇怪好笑的情節記下來,開始瞭這本書的創作。

李卓穎:首先,是《公主》有個極具吸引力和開放性的書名。 公主 是女孩子的最愛, 屎尿屁 是低齡兒童最感興趣的話題, 怎麼做 又是真的讓人浮想聯翩。有的讀者說就是因為看瞭書名感到很好奇才買瞭這本書,可是跟自己想象中的內容又完全不同。我看到這樣的評論就很得意,失敗的編劇就是講瞭一個開頭,讀者就預料到瞭結尾。其次,可能這本書對孩子來說太好玩瞭。曾經有閱讀推廣人說這個作者真的蠻拼的,竟敢畫這些情節,每個小動物的神態都太誇張,太好笑瞭。可能小讀者在看每一頁的時候都會哈哈大笑,又要做個略顯嫌棄的表情,因為這些動作他們都偷偷地做過呀,雖然隻有作者本人承認瞭這件事。第三,這個書的敘述結構用瞭反復式的對話結構,這和低齡兒童學習語言和認識世界的習慣模式完全相符,他們會喜歡這種重復的語言結構。很多傢長反饋說,寶寶隻有兩歲多,聽完《公主》會要求再聽兩次,接著竟然能背下來,重復背誦一個月左右,媽媽聽得都上瞭腦,很自然就向朋友推薦這本書。

其中《公主怎麼挖鼻屎》是台中高級月子中心其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該書獲得第二屆 信誼圖畫書獎 圖畫書創作獎入圍獎,入選2016年法蘭克福書展 中國孩子的書香世界 專題展覽,並獲得2016年深圳讀書月 年度十大童書 。自2016年3月出版以來,該書已重印瞭八次,累積銷量超過十萬冊。

《公主怎麼挖鼻屎》作者李卓穎:這是孩子的驚天秘密

澎湃新聞:《公主》的銷量非常可觀,你自己覺得這本書為什麼會這麼受小孩子的喜歡?

《公主怎麼挖鼻屎》封面

《公主怎麼挖鼻屎》 內頁

對於這本書的網絡評價,我也會經常翻看,有媽媽說: 寶寶聽完一次就主動說自己要像公主一樣講衛生。 寶寶一下就學會用紙巾擦鼻屎瞭。 還有媽媽留言說: 本來買這本書想教育一下寶寶不要挖鼻屎瞭,結果剛準備讀,他就跑瞭。 或是 寶寶聽完瞭故意把小動物的每一招都學瞭一遍。 我真的很想回復這位媽媽說: 您的寶寶太聰明瞭,怎麼可能上當呢?

澎湃新聞:《公主怎麼挖鼻屎》是你的第一本圖畫書,是什麼契機促使你創作這樣一本童書?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我們大人看起來可能有點無聊的主題來創作呢?

李卓穎:作為一名職業插畫師,我一直想寫一個貼近小朋友生活的故事。因為接觸小朋友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就加入瞭一些媽媽群和圖畫書閱讀群,想多瞭解一些孩子的生活。有一次,群裡的媽媽們對寶寶挖鼻屎的問題討論得熱火朝天,笑料百出。

從創作過程來講,一本優秀的繪本確實要經過很多打磨,相比其他創作者付出的心血,我覺得自己算是靈光一現,走捷徑瞭。《公主》從初稿到完成,歷經四年。在打磨過程中經過瞭反復的修改和討論,張執行長在造型、嚴謹性、趣味性、講述故事的技巧等方面,提出瞭非常棒的修改意見。她不光會告訴我哪裡需要改,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改,怎麼改,這些經驗給瞭我很多啟發和幫助。令我感恩的是,張執行長一直都很尊重這本書的創作初衷,沒有改變書的原創性。經過瞭四年的磨練和成長,這本書在表達技法和觀念上更加成熟瞭,就好像四歲的我和八歲的我,如此的不同,但又確實是同一個人。

澎湃新聞:我們知道其實國外有很多類似的 無聊 主題的繪本,其中不乏像《是誰嗯嗯在我頭上》這樣獲得過國際大獎的作品,但是在原創繪本裡這樣的嘗試還相對比較少見,當初出版的過程順利嗎?

另外圖畫書創作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確的兒童觀,這也是很多創作者和讀者會忽視的一個概念。然而回顧世界上那些偉大的原創作品,每一部都擁有非常瞭不起的兒童觀和普世價值觀。這樣的作品在圖和文的支撐下擁有瞭值得每一代人去閱讀和思考的靈魂。《公主》在討論小蛇的情節時,張執行長特意指出瞭小蛇的行為要以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為原則,這樣才讓故事有瞭一個完美的收尾。

生活中的一個衛生習慣,好像成瞭一個驚天大秘密。傢長們對這個答案非常感興趣,在吐槽寶寶各種好笑的挖鼻屎行為時,還想起瞭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做的。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真的很有效。幫助孩子和傢長解決瞭一個尷尬的生活問題,寶寶在哈哈大笑的同時養成瞭良好的衛生習慣。再進一步講,這本書無形中也鍛煉瞭孩子的認知思維:學會預期,假設,反思,和質疑。

澎湃新聞:對這本書,目前你收到過的比較有趣或是令你印象深刻的讀者反饋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李卓穎:我曾經在書店看到一位小女孩兩眼放光地看到這本書,讀瞭一下題目,她的媽媽聽到瞭很生氣,嚴肅地說: 我認為公主作為一個女孩子不應該當眾提這件事咯!哼! 然後她搶過孩子手裡的書,摔到一邊。小女孩聽瞭很忐忑不安,就默默地跟媽媽走瞭。教養給瞭我們很多行為準則,但對於孩子來說,直接去接受這些準則,似乎是比較生硬的。在這個開明的時代,讓孩子在充滿想象力的探求和思考過程中成長起來,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回避、抵觸和說教,這才是更好的學習模式。


李卓穎,新銳圖畫書創作者,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荷蘭聖優斯特(AKV/St. Joost)藝術學院動畫碩士。主要作品有繪本《公主怎麼挖鼻屎》《一粒金子要發光》《3》《快來嚙齒類動物園》《青蛙和拖拉機》《趙州橋》《優優和哆哆》。

《公主怎台中月子中心月子餐介紹麼挖鼻屎》 內頁

《公主怎麼挖鼻屎》 內頁

澎湃新聞:《公主》的圖文作者都是你,對你來說圖和文的創作哪個會更困難一些?你覺得好的圖畫書,圖文之間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李卓穎:日本圖畫書大師松居直認為,圖畫書是一種 文與圖相乘 的藝術 文字所講的故事與畫面所講的故事並非簡單相加,而是和諧交融、相互協調,共同拓展更為廣闊的敘事空間。我很認同這個理念。對我來說,創作時想把兩部分做好,都是很困難的,都需要長期大量的學習和思考。從文本故事來講,需要學習編劇的理論知識,我在讀動畫研究生的時候也有訓練這方面能力的課程,創作瞭很多連載故事。從畫面鋪排來講,創作者除瞭要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以外,還要學會如何用視聽語言去講故事。使用創新的語言去表現和組織故事已經成為瞭圖畫書創作的新課題,嘗試從不同的領域去提取和借鑒不同的藝術語言。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圖畫書創作、台中月子中心推薦原創圖畫書發展等話題采訪瞭李卓穎。

澎湃新聞:目前或者後續你有什麼創作計劃可以透露嗎?在圖畫書創作上你對自己有怎樣的規劃和預期?

李卓穎:最近在籌備創立自己的品牌公司,主要是設計《公主》等原創繪本的周邊產品。首推的產品是為小讀者設計的便攜毛毯和抱枕,方便小朋友在學校或幼兒園午睡用。後續還會開發一些《公主》系列的發飾和文具,所以男孩子可能會覺得我好偏心,哈哈。

圖畫書的創作,目前已經完成瞭幾本,會陸續出版,我覺得自己應該停一停,一是身體不太好,二是持續的創作會讓作品形成一種固定模式。我需要留出一段時間讓自己成長,學習,還有生活。有瞭自己的寶寶後我才會重新創作圖畫書,相信到時我會更加理解孩子,理解創作。

李卓穎:從出版過程來講,我開始真的為 挖鼻屎 這種看似不雅的主題捏瞭一把汗,但事實上出版的過程真的太順利,太幸運瞭。《公主》在參賽時確實被一些老師認為主題略顯低俗。但我還很清晰地記得周翔老師在頒獎的時候非常認可這本書,給我很多鼓勵。信誼基金會張杏如執行長也一直堅持要出版這本書。直到2015年,我得以跟張執行長會面,通過這個契機,開始修改《公主》。2016年初就出版瞭,上市僅一個月,便登上瞭臺灣誠品書店暢銷榜圖畫書類第三名。在各位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多次再版。《公主》不僅獲得很多榮譽獎項,也得到很多大小讀者的喜愛,我覺得中國讀者的觀念在這幾年間變成熟和開明瞭。

李卓穎本文圖片均由出版方信誼文化提供

澎湃新聞:很多中國的原創圖畫書作傢從故事內容到藝術技法,都會采台中產後月子中心用一些具有民族特點的元素。對此,你有興趣嘗試嗎?

李卓穎:當然有興趣嘗試,這兩年我也在學習傳統的工筆和書法。中國元素也是我在創作中經常思考的問題。也許水墨的表達方式算得上是 民族特點的元素 ,當我拿給外國朋友看這本書時,他對書中一些水墨技法的運用非常著迷和好奇,細看瞭很久,並且發現瞭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的一些獨特的表達手法。

當我想把民族特點的元素添加在某個繪本故事中時,有時覺得不是特別合適,所以,繪本創作首先還是要從表達的目的入手,而表達方式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如果某個元素對這個目標有推動作用,那就很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沒有必要在創作時勉強附加某個元素,這需要我們在創作時根據具體情況仔細思考和判斷。不能為瞭表達某種中國特色而束縛住自己創作。

澎湃新聞:不少人認為這幾年是中國原創圖畫書的黃金發展期,你對目前國內的原創圖畫書創作現狀怎麼評價?有沒有你比較欣賞的原創圖畫書作者?

李卓穎:現代科技使資訊越來越發達,我們和世界的距離變得更近,學習途徑變得多元化,同行交流也很方便,跨界創作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推廣、互動、合作的方式也更便捷。圖畫書創作的形式和方式已經不像原來那樣局限和刻板,創作空間更加廣闊靈活。很多資深的前輩也具有瞭國際影響力,創作《團圓》《一園青菜成瞭台中月子中心比較精》《桃花源的故事》《盤中餐》等這些經典原創繪本的前輩一直都是我學習的方向。中國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創作者脫穎而出,圖畫書創作者、插畫師、編輯、閱讀推廣人都是互相認識的好朋友,我們每天都在朋友圈裡互相幫助,交流,學習,甚至吐槽。很多朋友的作品我都非常的欣賞,比如:Lisk,苗桑,李清月,王笑笑,馬鵬浩,羅玲,九兒,左佐,董陽,抹佈大王,戲娃,黑咪,張王哲,蕪小嫻,烏貓,馬玉 有上百位優秀的作者,我真的很想每個人的名字都說一遍。我覺得我擁有這些同行朋友,每天看看他們的新作品,聊聊天,很幸福。
arrow
arrow

    xbjkq017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